分会五“农村地区水利与民生改善”总结
来源: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21-12-30
(1)基本情况
来自六个成员国的六位政府官员或专家,以及国际灌溉与排水委员会(ICID)的Marco Arcieri先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亚太区域办公室水与环境卫生部门的Evariste Kouassi Komlan先生、中国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张宁先生等三位国际专家共作了9场报告,涵盖了为在其所研究领域改善民生,在共享水资源合作、水与环境卫生过程和水资源管理方案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由于时间有限,提出了两个有见地的问题,包括农村供水维护和灌溉用水控制。
(2)主要成果
- 由于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程设施缺乏,管理手段不完善,澜湄国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农村饮水供应、节水灌溉和民生改善。
-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旱季和雨季及不同的区域水资源波动极大。由于农业用水占流域总用水量的90%以上,现代灌溉水利应在流域广泛应用。
-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对农村饮水重要性的认识显着提高。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成员国非常重视向农村社区提供公平、有效、高效和负担得起的供水和卫生服务以及安全卫生行为。成员国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6“清洁水和环境卫生”而努力。
- 湄公河流域下游的农村家庭从事渔业的比例很高,这些家庭既自己消费,也销售捕获的渔业产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态系统对生活在流域内的人们具有经济价值和福祉价值。如果生态系统能够得到可持续的保护和管理,它就可以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和服务链,从而反过来促进经济和人类福祉的积极发展。
(3)建议/后续行动
- 澜沧江-湄公河为流域内多个国家的农村地区提供了丰富而重要的水资源;因此,澜湄国家应深化合作,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卫生饮用水和农业水利水平。
- 应优先关注成员国农村地区的儿童、妇女和老人等弱势群体,以改善他们的用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 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应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支持和促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