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来源: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 作者: 时间:2021-05-08
(1)澜湄流域干旱特征
澜湄流域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发生严重气象干旱(SPEI<-1.5)的平均频率为7%。流域内遭受重特大气象干旱频率最高的地区位于澜沧江中上游,达到12%以上。与过去60年相比,近59年来澜湄流域大部分地区发生重特大干旱的频率在增加。
澜湄流域旱季干旱发生比例明显高于雨季,说明水库正常运行,即蓄洪补枯的调度方式,从整体来看有利于澜湄流域干旱的应对。
2019年是澜湄流域近百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年份之一,干旱强度最大的地区位于澜沧江下游到湄公河上游(廊开)区间。2019年的干旱特点是持续时间长,雨季降水量严重偏少。
(2)天然径流组成
澜沧江年径流量占清盛64.4%,越靠近湄公河下游,澜沧江径流量占比越小:廊开39.5%,那空帕农24.9%,上丁14.3%。这意味着,当湄公河下游发生干旱时,位于澜沧江的水库可能无法补充足够的水,全流域干支流水库的联合调度可以更好地缓解下游干旱。
(3)水库调度对干流流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