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成果 > 重要专题 > 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 > 交流发言
会议新闻
交流发言
会议成果
媒体报道
图片

中国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在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和良辉副省长,
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毛宁副司长,
尊敬的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本坎•沃拉吉副部长、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威占•西马查亚常务秘书,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美丽的中国春城昆明,我们迎来了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在此,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向出席论坛的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澜湄合作成员国代表、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和有关专家学者致以热烈的欢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云南省人民政府、湄公河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对本届论坛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澜湄六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长期以来,六国真诚合作,守望相助,不仅促进了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也拓展了人文交流,深化了传统友谊。澜沧江—湄公河是连接上下游国家的纽带,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这条母亲河把中国和湄公河五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澜湄合作因水而生,也必将因水而兴。

2016年3月,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通过的《三亚宣言》,将水资源合作列为五个优先领域之一,一致同意加强澜湄国家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利用方面的合作,开启了澜湄水资源合作的新篇章。2018年1月,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通过《金边宣言》,重申加强在澜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利用方面的合作,要求六国促进水管理能力建设,提升澜湄洪旱灾害应急管理水平。

我们高兴地看到,澜湄水资源合作启动两年来,六国水利等相关部门积极落实澜湄合作两次领导人会议达成的共识,推动澜湄水资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收获了一批务实合作成果:一是水利部门高级别官员有效开展政策对话,凝聚了合作共识;二是六国正式成立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加强水资源合作顶层设计,促进水资源领域沟通交流,推动水资源领域务实合作;三是六国共同制定了《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作为未来五年澜湄水资源合作的指导性文件;四是合作实施技术援助项目,开展技术咨询与交流,一批涉水澜湄合作专项基金项目正在实施;五是加强人员往来,六国共计有600多人次参加澜湄水资源技术交流与培训;六是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在中国成立,积极发挥综合合作平台作用,为上述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澜湄水资源合作,体现了“澜湄速度”和“澜湄效率”,彰显了“澜湄文化”,成为澜湄合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澜湄国家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对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面临洪旱灾害频发、局部地区水生态系统受损与水污染加重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挑战;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提高澜湄区域水治理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国民生福祉,是澜湄水资源合作的重要目标。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受特殊地理位置、人口增长、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中国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水灾害威胁等新老水问题并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始终坚持把水利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利工作方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治水的重要战略思想。

一是坚持节水优先。我们把节约用水作为首要选项、作为首要任务,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努力实现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以最严格的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倒逼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最高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污水排放,以最优的水资源配置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全面推进节水减污型社会建设。

二是坚持空间均衡。空间均衡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必然遵循。我们牢牢把握空间均衡这一重大原则,以水定需、以水定产、以水定城、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努力实现在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前提下,区域经济社会科学、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系统治理。我们坚持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出发,运用系统思维,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水事务管理工作,健全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加强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四是坚持两手发力。两手发力是政府和市场协同发挥作用,既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保障水安全方面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督促指导、事务协调和监督检查的作用,也让市场在治水兴水中发挥好作用。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水利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保障防洪安全看,全国建成江河堤防30万公里,各类水库数量达9.8万多座,大江大河干流已基本形成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等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沿江沿河的重要城市防洪标准已达到100—200年一遇,防洪防涝能力显著提升。从保障供水安全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南北调剂”水资源配置互补格局逐步形成,一大批提调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成并发挥效应,全国年供水能力达7000亿立方米,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城市日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已达3亿立方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基本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从保障粮食安全看,累计建成大中小灌区7700多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00多万处,全国农田灌溉面积达10.17亿亩,居世界首位。占全国耕地面积50%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超过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实现了农产品供给从长期短缺到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

先生们、女士们!

中国与湄公河五国,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说六国利益交融,命运与共。中国将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致力于做湄公河国家同舟共济的可靠伙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国将为世界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中国和湄公河国家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蕴藏着巨大潜力。湄公河国家同中国是天然的合作伙伴,我们应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协调的步伐、更有力的举措,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全面推进澜湄水资源合作,共同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在此,我愿就加强澜湄水资源合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落实好领导人会议共识。澜湄合作两次领导人会议就水资源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共识,各国均有合作倡议和具体项目纳入共同文件以及第一、二批收获项目,水资源合作是澜湄合作优先领域之一,我们要以造福六国人民为使命,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依托,以人才为支撑,积极推动领导人会议共识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加强合作顶层设计。根据《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澜湄六国共同制定了《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计划于2018年底正式发布。我们要根据各国水资源特点,考虑各国发展水平以及实际需求,以实现共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共同谋划、共同参与,全面做好水资源合作的顶层设计,积极落实《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

三是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发挥好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的顶层设计、组织协调作用。充分发挥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的支撑作用。我们要特别加强青年水利人才的交流合作,让他们加深了解,深化友谊,共创未来。我们要发挥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的平台作用,将其打造成政、学、商多方参与的政策对话、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平台。

四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中国政府专门设立了澜湄合作专项资金,支持推动澜湄合作机制各领域务实合作,各国有多个水资源领域项目获得专项资金的支持,部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推动水资源领域合作走深、走实、走远,我们呼吁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国际组织进一步加大对澜湄水资源合作的资金投入,共同助力澜湄水资源合作不断取得积极成果。

五是进一步加强区域机制协作。当前,澜湄合作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湄委会为区域各国提供了重要的沟通渠道,对深化互信和务实合作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渠道,进一步加强对话伙伴的协作关系,共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不断为次区域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

在澜湄六国共同努力下,以“水伙伴合作,促永续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今天开幕,来自澜湄六国的代表和国际机构的官员和专家,将围绕大会主题,就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洪旱灾害管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水资源管理国际合作、跨界河流管理知识共享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论坛期间,还将共同发布《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昆明倡议》。希望与会代表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深入开展交流,分享治水技术成果,交流治水先进经验,凝聚共识,探寻互利合作机遇,为促进本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发展作出新贡献。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前行,澜湄水资源合作必将取得更多硕果,推动六国走出一条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