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甘泉行动——澜湄国家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技术示范
一、项目目标
澜湄合作专项基金项目“澜湄国家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技术示范”,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项目以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农村安全供水”这一水资源合作重点方向为切入点,坚持睦邻友好、相互信任、平等尊重、互利共赢和共享发展原则,针对澜湄国家不同水源类型(河流、湖库等地表水,井水等地下水),不同供水方式(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单户式),提出解决农村供水安全面临的突出的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等典型问题的系统方案,合作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技术示范,初步建立适宜当地的农村供水技术体系和法规框架,显著提升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能力。通过联合研究、典型区域技术推广与示范研究,既解决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示范区农村居民饮水卫生条件,又可以促使农村地区和其他关键利益相关者团体参与农村供水工作,提升当地居民和利益相关者对农村饮水健康因素的认识和重视,提高其技术及管理水平。同时以点带面,在整个区域铺开,为澜湄地区的农村供水安全工作提供典型经验和技术支撑。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中国在技术、人才和资金方面的优势,输出水利技术软实力,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政策、管理、技术体系的“软联通”,显著提升澜湄国家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水平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将农村安全供水合作打造成澜湄合作的新亮点,以提高澜湄国家人民福祉,实现互利共赢,促进本区域各国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和共同发展,从而将澜湄合作打造成为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次区域合作的典范。
二、项目实施技术路线
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如下:首先,通过全面调研系统掌握澜湄国家在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方面的需求;其次,在典型调研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水源分布和管理条件等因地制宜分别提出适宜小型集中式集中供水点、管道供水和单户供水等不同供水模式下的水量和水质问题解决方案。小型集中式供水:开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地下水勘探及采集(打井)技术研究与示范,解决水量不足,工程性缺水问题;开展常规水源水水质净化与管网水质保障、劣质水与微污染水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解决水质安全问题。分散式单户供水:分别针对农户储水和水质问题开展研究及示范。最后,结合技术示范的实施,通过总结凝练形成适宜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饮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和法规体系框架;通过政府部门会议、区域顶层设计、研讨交流、现场操作演示等途径,以政策对话、技术培训、宣传推广等多种方式开展能力建设。
项目技术路线图
三、湄公河国家需求
在中国外交部、水利部协助下,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广泛调研及与湄公河国家单位、中方参与单位的积极沟通,已经详细征询了湄公河国家需求,目前已经基本摸清了外方在农村供水安全方面的技术需求。调研阶段采取的主要手段包括资料收集、实地走访、现场调查与座谈、现场采样检测等。湄公河国家(柬埔寨、老挝、缅甸)已推荐部分典型村镇作为研究对象,并提供了相关农村供水基本情况(包括覆盖人口、自然概况、水资源状况、取水及用水情况、水质情况、供水管理体系及制度)。
项目实施单位对不同缺水地区、不同饮用水源地和不同类型供水工程的现有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典型调研,查明了典型地区农村饮用水现状,系统分析和诊断了供水安全问题,包括饮用水源水质、水量状况,水源保护和管理状况,供水水质等,进一步明确了其在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方面的需求。
基于湄公河国家典型区域农村供水安全问题识别及诊断,根据中方技术优势,从水源工程、供水工艺和规模、水处理和消毒技术、调蓄设施等方面初步研究优选了示范工程技术方案,下一步将继续收集示范区现场资料,梳理分析已建和拟建农村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完善形成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四、工作内容
本项目立足澜湄国家普遍存在的水源工程缺乏、水质问题突出、供水管理水平落后等农村供水安全问题,以现状调研为依据,以分享中国经验、开展技术示范为核心,促进参与式农村供水工程的具体实施,提升当地农村供水自主管理和可持续运行能力,构建适宜澜湄国家的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技术示范地点基于现有资料及与各国农村供水主管部门的沟通结果,拟选择柬埔寨的洞里萨湖及上丁省桑河流域,老挝的博胶、琅勃拉邦、占巴塞、阿速坡、沙拉湾和塞公,缅甸的伊洛瓦底三角洲等有代表性的地区,在水源建设工程、水质改善提升工程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全面开展示范。
1.集中式供水水源开发利用技术示范
经与澜湄国家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和需求对接,集中式供水水源开发利用技术示范地点拟选在柬埔寨洞里萨湖、桑河流域、老挝占巴塞、阿速坡、沙拉湾和塞公省和缅甸伊洛瓦底三角洲。示范技术包括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地下水开采技术和傍河取水技术。
2.集中式常规饮用水源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示范
结合中水北方、中国电建、国电投等公司水电开发工程在澜湄国家建设情况,集中式常规饮用水水源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示范地点拟选在老挝南部占巴塞、阿速坡、沙拉湾和塞公四省,缅甸伊洛瓦底三角洲和柬埔寨洞里萨湖及上丁省桑河沿岸村庄。
针对上述地区以河道、坑塘等地表水作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包括农村社区和学校供水系统中普遍中存在的浑浊度、微生物指标超标问题,开展集中式常规水处理、生物慢滤及消毒技术及装置适用、实用化研究与应用示范,构建从水源-水厂-管网的全过程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并进行应用示范。
3.集中式供水劣质与微污染水水质改善技术示范
经与澜湄国家相关部门沟通,集中式供水劣质与微污染水水质改善技术示范地点初步拟选为柬埔寨桑河流域、洞里萨湖地区,老挝南部占巴塞、阿速坡、沙拉湾和塞公四省,缅甸伊洛瓦底(Ayeyarwady)、仰光(Yangon)、勃固(Bago)三省。
针对示范区地下水水源中存在的高砷水、铁超标等水质问题,以及湄公河流域地表水水源日益突显的有机物、氨氮污染等水质问题,从吸附法、反渗透膜法、纳滤膜法、曝气氧化法、强化常规水处理技术等技术中进行技术比选、工艺优化,并进行应用示范。
4.分散式农村饮水安全技术研究与示范
经与柬埔寨农村发展部、老挝健康部及国家环境健康与供水中心沟通、缅甸农村发展部沟通,分散式农村饮水安全技术示范地点初步拟选为缅甸伊洛瓦底三角洲区域、老挝的占巴塞、阿速坡和柬埔寨桑河流域的Samkhouy、Kamphun、Phluk3个乡镇。重点针对分散式农村供水(即农户)的储水和水质问题开展研究及示范。开展单户雨水集蓄及净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完成单户屋面(坡面)集雨利用示范工程;提出单户集雨利用工程模式。
五、实施计划
针对山丘区雨水集蓄利用,提出典型储水设施和村级集雨利用工程模式、村级雨水集蓄净化消毒技术模式;针对分散式供水工程水量水质问题,提出解决水源缺乏问题的雨洪集蓄储水技术模式、实用单户储水设施、适宜的单户水质净化或微型缓释消毒技术/装置;完成多处小型集中式饮水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和单户分散式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工程;编制完成《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农村供水水质净化技术与设备应用和管理指南》《农村供水消毒技术与设备应用和管理指南》;组织区域级农村供水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交流及培训和供水工程运行操作人员现场培训;形成《饮水安全知识宣传手册》,制作《饮水安全知识宣传挂图》《饮水安全宣传光碟》《饮水安全宣传录音带》。
项目通过联合研究、典型区域技术推广与示范,解决当地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示范区农村居民饮水卫生条件,促使利益相关者参与农村供水工作,提升当地居民和利益相关者对农村饮水健康因素的认识和重视,提高技术及管理水平。同时示范推广,为澜湄地区农村供水安全工作提供典型经验和技术支撑。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项目组开展了广泛调研,基本摸清了湄公河国家在农村供水安全方面的技术需求。下一步将综合考虑湄公河国家推荐的示范村镇现状,根据中方技术特点,从水源工程、集中和分散式饮水工程、能力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全面开展澜湄国家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技术示范,提升当地饮水安全方面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水平。
六、最新进展